昨日,山西省工商局宣布出台 《关于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目前,山西已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宽进严管”和企业信用体系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确保商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承诺书是监管依据
“信用承诺,从我做起。”这是山西三晋聚财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权在省工商局注册大厅领取新设企业营业执照时签署信用承诺书时所说。
信用承诺书是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机关企业注册登记窗口在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时告知并指导企业按规范格式填写,并经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字,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主体名称等企业信息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作出信用承诺。企业自作出信用承诺的20个工作日内,应自行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已签署的信用承诺书随同企业提交的注册登记材料,由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机关一并归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作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诚信示范市场认定、驰(著)名商标认定、百强民营企业认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诚信缺失现象突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省工商局出台的《意见》无疑是营造良好市场信用环境的有力举措。”山西泓洋化工有限公司老板陈翔深有感触地说道。
目前,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市场监管理念还不深入。如何监管成为面临的重大课题。商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先照后证”改革,实质上是在倒逼监管机制、监管方式的改革,客观上要求加快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这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关系到商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
山西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商事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的滞后性,监管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秩序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首先,诚信缺失现象比较突出。注册资本由实缴改认缴后,一些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存在不理性出资现象,这给交易相对人和经济安全带来隐患。
同时,存在“只办照不办证”情况。一些企业在没有办理行政许可手续的情况下开业,给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易安全、消费安全等带来风险。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就是要求市场主体以规范格式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违法失信经营后将自愿接受约束和惩戒。信用承诺将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行政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参考。
向社会公开7项承诺
山西省工商局出台的《关于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分为建立制定信用承诺制度的目的、信用承诺的对象、信用承诺的内容、信用承诺的程序、信用承诺的实施及工作要求6个部分。
信用承诺制度的对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参照执行。
主要内容包括7个承诺,承诺本企业对提供给注册登记部门的所有资料均合法、真实、准确和有效,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承诺做到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后,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照章纳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严格遵守企业年度报告制度,于每年6月30日前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承诺严格遵守即时信息公示规定,自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承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守合同、重信用,不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价格欺诈、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承诺自觉接受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承诺自愿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检查,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接受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的行政处罚,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